今天(9月16日)記者從東南大學獲悉,近日1類創新藥物HRS-1893迎來重大突破——恒瑞醫藥與美國BraveheartBio公司就該藥物項目簽署獨家許可協議,合作潛在交易總額近80億人民幣。東南大學器官芯片技術參與完成了部分體外篩選工作。該合作不僅讓中國創新藥研發成果獲得國際認可,更讓東南大學自主研發的器官芯片技術成為行業關注焦點。
作為擬用于治療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創新藥物,HRS-1893其核心機制是心肌肌球蛋白(Myosin)選擇性抑制劑。2020年,恒瑞與東南大學顧忠澤教授團隊進行合作,依托學校自主研發的器官芯片技術進行細胞活性篩選。
器官芯片技術通過模擬人體器官的多細胞組成、生理微環境及跨器官聯動,能夠顯著提升生理相關性,優化實驗效率、降低成本。技術團隊在短短8個多月內,累計共篩選9批次上百個化合物——通過精準評估藥物對心臟器官芯片收縮振幅及鈣瞬變峰值的影響,進行了高效的篩選,幫助篩選了一批重點分子,其中包括HRS-1893。
2023年5月底,HRS-1893獲批開展臨床試驗,成為國內首款使用心臟器官芯片數據獲批臨床試驗的新藥。
根據公開信息,BraveheartBio將獲得HRS-1893在除中國大陸、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臺灣地區以外的全球范圍內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的獨家權利。恒瑞醫藥將收獲首付款(含現金和股權)及近期里程碑款總計7500萬美元,后續還可獲得最高達10.13億美元的與臨床開發和銷售相關的里程碑付款,以及相應的銷售提成,潛在付款總額近80億人民幣。
這一海外授權成果,不僅是恒瑞醫藥在國際市場的持續深化拓展,也是東南大學器官芯片技術深入市場應用的里程碑,是東南大學科研成果從實驗室攻關邁向產業應用、從高校平臺走向國際舞臺的生動實踐。它不僅為全球心肌病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也向世界證明了中國高校科研成果與企業創新協同發展的強大生命力。
東南大學顧忠澤教授領銜的器官芯片團隊自2011年便開啟技術攻堅,歷經十年深耕,在高精度跨尺度三維打印、功能性細胞外支架材料、人工智能算法等關鍵核心技術環節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了技術的自主可控。為推動器官芯片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產業應用,2021年東南大學創新采用“團隊+技術”整體轉移模式,促成器官芯片項目成果轉化,江蘇艾瑋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應運而生。這一舉措為器官芯片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市場搭建了堅實橋梁。
目前,東南大學顧忠澤教授帶領的器官芯片團隊研發水平已與國際先進水平并駕齊驅,部分領域更實現“領跑”,創下四項“第一”:國際上第一個太空心血管器官芯片的發射和在軌檢測、我國第一個采用器官芯片數據獲批IND(新藥研究申請)的新藥——恒瑞HRS-1893、第一個器官芯片國家標準《皮膚芯片通用技術要求》(GB/T44831-2024)、第一個應用于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的全自動化成像系統。
未來,團隊將依托數字醫學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和江蘇艾瑋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繼續深耕技術創新,研發更多高仿真的體外人源化生理、病理模型,同時持續攜手更多創新藥企,為全球藥物創制和精準診療開辟更多新路徑,讓東南大學科研技術助力更多中國創新藥物走向世界。
記者 | 江蘇廣電總臺荔枝新聞中心
黃迪
通訊員丨吳涵玉伍曉月
編輯 | 江蘇廣電總臺荔枝新聞中心
蔣婕
原文網址:
https://m.jstv.com/news/2025/9/16/1417548013431042048.html?curchannel=%E7%8E%B0%E5%9C%BA